一秒记住【笔趣阁】 biquge120.net,更新快,无弹窗!
第169章新年岁岁,祭祖大典【6k】(第1/2页)
陈成一时之间有些许恍惚。
祭祖啊?
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鼻子,根据自己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资料,至少在嫡系主脉,也就是继承了官渡公这个爵位的这一脉当中有不少人都是.....他降临之后的。
他祭拜先祖?先祖祭拜他?
不过这也没什么,毕竟对于陈成来说,那些人的确是自己的祖宗,自己只不过是短暂的降临了而已。
祭拜祖宗怎么了?
没什么。
一眨眼便是到了腊月三十的时候。
圃园之中倒也没有什么热闹不热闹的氛围,毕竟这一次的祭祖并不是太大的祭祖,相反——这只是陈氏每年必备的一次礼节而已。
参与到这一次祭祖的人只有陈氏嫡系的几个人,以及陈氏支脉的几位现任的当家之主。
至于那些旁系的子弟?
他们倒是没有资格来圃园祖宅中祭拜先祖的。
陈氏的嫡系一脉在建国之后子嗣并不算丰,至少陈成这一代,只有他一个孩子而已——陈氏历来的祖训都如此。
在封建社会时期,陈氏的嫡系也是如同原本的封建老旧们一般,但陈氏有一点好,那就是陈氏中没有那么多的嫡系和旁系的争斗,双方之间各自活各自的。
嫡系所继承的东西自然是很多,但旁系也有不少活路——毕竟对于这种家族来说,他们的势力太过于庞大了,庞大到根本不需要去争夺什么。
千年传承的家族,自然是传承有序的。
而在建国之后,陈氏嫡系这一脉也是最遵守律法,廉洁奉公的人,尤其是陈成的父母,他们之间恩爱如常,倒是没有寻常豪门中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。
尤其是陈成的父亲,虽然在这一次的降临之后,他父亲的位置再次发生了改变,变成了位高权重之人,但为人清廉正直——或者说,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敢主动找他。
不像是某些人一样,八九十岁了外面养的小妾一大堆。
.........
祠堂
圃园很大,又因为祭祖这种事情十分隆重,所以即便是陈成的父亲年纪已经很大了,却也依旧是在祠堂外两公里外的地方让车子停在那里,继而几个人朝着远处慢慢的走过去。
这是对于先祖的一种敬重。
陈成、陈成的父亲走在中央,其余几个老爷子走在他们的身边,稍微略后一步、半步,道路的两边也都有人守着。
每隔几步便有面容严峻,手中持武器的人站在那里,三步一哨、十步一岗。
这里毕竟是陈氏的祖地。
哪怕是天家之人,也会来此祭拜陈氏的先祖——毕竟陈氏的先祖中为国奉献的人太多了。
多到数不过来。
祠堂的占地面积十分广阔,这里是自秦末汉初的时候就修建起来的祠堂,历经多年的修整,规模却是越来越大。
“陈氏祠堂”四个大字落在那牌匾之上,其上的字迹十分清俊,看着颇有兼具天下的豪气。
其字风格独特,气势磅礴,融合古今,自成一派,书为心话,契合时代,扎根凡俗,却又脱生一切,只看其字,便能明白这题字之人的心胸之广阔。
主牌匾之下,悬挂着不少历代的副匾题字,各有韵味。
其中,最右的一方牌匾乃是当年太祖刘邦所题,而刘邦之旁则依次是文帝、武帝、光武帝所题。
这些牌匾也彰显着陈氏的荣耀。
“咚——”
“咚——”
“咚——”
些许编钟声响起,那编钟声清脆而又带着些许古老的韵味。
正是与曾侯乙墓出土的随州编钟并列为两大国宝级别的编钟——区别只是,这一套编钟乃是当年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所赐下的,以此来彰显陈氏为“钟鸣鼎食”之家的宝物。
与曾侯乙墓出土的随州编钟不同,陈氏的这一套编钟乃是当年太祖刘邦推进咸阳城中后,从咸阳城中国库发现的,据传闻乃是当年周天子所用过的东西。
其政治意味很大。
当然,其历史意义也很大。
比曾侯乙墓的随州编钟更大。
但为什么这一套编钟还能够在此地,甚至能够经常使用呢?
原因只有一个。
因为这里是陈氏祠堂。
是官渡陈氏的祠堂。
没有人敢来向陈氏索要这一套编钟。
随着编钟的声音响起,些许古老的乐礼回荡在这祠堂之中。
那祠堂之上,陈氏历代先祖的牌匾放置在其上。
其中,最上方的便是“秦王”陈喜。
是的。
是“秦王”陈喜。
其实对于陈喜的爵位列爵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,因为他既是第一代的官渡侯,又曾经被加封过魏王,之后又是被追封为秦王。
在东汉时期,当时的光武皇帝在复兴了大汉之后,做的第一时件事情便是加封陈氏,其中对于陈氏的诸多加封中,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追封陈氏的老祖宗陈喜为“汉王”、“镇国王”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169章新年岁岁,祭祖大典【6k】(第2/2页)
其中,后世的皇帝也大多对陈喜有所追封,其中最不算非常夸张的一位追封“陈喜”的封号为.....
“安国至圣镇祟敬德普罗九天大无上汉王”
最夸张的一位追封“陈喜”的封号为....
“太玄得道九天紫雷统三元证应玉虚昭圣真王”。
相对于上一个“无上汉王”的封号,“太玄昭圣真王”的封号多少是有些浮夸了。
不过这些所有的追封中,最被陈氏众人认可的便是“秦王”,也因此,陈喜的牌位之上所写的便是“秦王”之爵。
至于下方?
几乎所有祠堂之中的“灵位”上,最低的都是“彻候”,甚至彻候都只有几个,其他的大多数是“公爵”起步,最多的便是“王爵”了。
这些也都源自于历朝历代统治者对陈氏先祖的加封。
毕竟.....在有些时候,陈氏立功不得不赏,但赏了之后又会威胁到自己....从某个帝王想到了歪法子,即追封陈氏先祖殊荣之后,陈氏先祖身上的爵位也就越来越多了。
在祭祀礼之后,陈成、陈成的父亲,也就是当代的陈氏家主,以及陈氏的另外最重要的四个支脉家主一起来到了后院之中。
在祭祀之后,要简单的用膳。
甚至这“用膳”也是祭祖大典的礼节之一,而不是单纯的做饭。
其中,在陈成父亲、以及陈成的面前,所摆放着的是一套“青铜鼎食具”,这同样是当年汉初的时候传下来的一套礼具。
所谓“钟鸣鼎食”之家,便是如此了。
钟鸣——编钟之声。
鼎食——以青铜鼎为食具。
象征意义的吃了两口之后,这一道祭祖礼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去。
这一道程序之后,那几位支脉的家主就先告辞了,只剩下陈成以及陈成的父亲在圃园之中慢慢的走着,两人的脸上都带着些许寻常和缓之色。
所说的也不过是些许寻常父子之间的话。
顶多是关心了一下陈成最近所做的事情——陈成父亲对陈成的要求也不高,正常的生活就行了,他们陈氏没有那种养出纨绔子弟、亦或者吞食家国血肉子弟的习惯。
一阵微风吹过,荡漾起来雁鸣湖边的风光,带起来多少往年岁月?也都如同寻常一样,令人心中多有思虑。
千年风光,圃园依旧。
..........
七月的风光不曾少,人能够改变的事情并不多,即便是再怎么有钱的人也是一样。
比如圃园。
虽然说如今的科技十分发达了,但是在圃园之中所用到的“科技”其实并不算多,也就是水、电、网三者而已。
当年为了在圃园之中使用现代化科技的同时,又不伤害到圃园的传承意义,邀请了整个世界上所有的著名建筑家,几乎全球前三十的建筑家全都汇聚一堂。
而在这些人的妙手之下,圃园虽然依旧保持了原有的样貌,但却也用上了现在的科技。
比如圃园的每个角落——虽然近些年豫州的温度持续上升提高,几乎成了几个大火炉中最热的地方,但圃园中却一点都不热。
因为他的每一个角落都用着最先进、最为荫蔽、同时体量十分狭小,多是在地下的风机,亦或者可以说是“空调”,力求将整个圃园中的温度都降下来。
此外,还有不少的冰块、自凉亭、控制天气、改变雨水降落等等。
每年耗费在这上面的钱财几乎相当于是一个寻常欧罗巴小国一年的gdp。
雁鸣湖外
雁鸣湖的风光依旧,陈成坐在椅子上,慢慢悠悠的看着手中的书。
这本书的作者倒也是陈氏的子弟,而且其中所讲述的内容也正是陈成所喜欢看的东西——这是一本研究西汉时期政治生态的书。
其中,着重强调的便是武帝、冲帝、以及荒帝末年这三个时期的事情。
不得不说,有些时候,看到后人揣测“自己”当时所做的一些事情,对于陈成来说还是颇有意思的,毕竟一些在他当时看来不过是随口一说的话,可能在历史研究中就成为了天大的事情。
这难道不有趣吗?
其中关于诸多对于冲帝的猜测也十分有意思。
陈成站起来伸了个懒腰,而后打了个哈欠:“真有意思啊,过几天去官渡大学讲《浅析武帝末年的政治局面与武德帝时期的政治生态》的时候,也不是不可以顺带讲一讲....《一个恋爱脑毁了一个帝国之冲帝旧事》?”
毕竟.....
祖传的小心眼里面,陈成一定是最小心眼的那一个。
冲帝恶心了他那么多年,他必然是要恶心回来的。
陈成笑眯眯的看着水波荡漾的雁鸣湖:“只是可惜,冲帝也不能爬起来听我讲他的那些破事了。”